來源:大國人才 發布時間:2023-02-02
堅持“四個聚焦”
助力青年科技人才站“C位”
陳軍 蘇曉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強調,“青年人才是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源頭活水”“要造就規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隊伍”“把培育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當主角”。深圳光明科學城作為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錨定世界一流科學城奮斗目標,堅持政策支持、產才融合、人才交流、人才服務等“四個聚焦”,著力吸引一批在自然科學領域有明顯創新潛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培養一批有望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骨干,造就一批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帶頭人,形成青年科技人才集聚地和創新高地。
聚焦政策支持,
激發人才創新“源動力”
繪制青年科技人才發展藍圖。發布《光明科學城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立足實際,勾勒出未來一個時期光明科學城人才發展分階段的具體目標和舉措。特別是針對青年科技人才,瞄準重大原創性基礎前沿和關鍵核心技術的科學問題,設立青年創新人才專項,穩定支持一批有創新思想、創新熱情和發展潛力的優秀青年人才長期開展探索性、基礎性研究,引發科技創新的“聚變反應”。
支持青年科技人才開展基礎研究。發布全市首個“青年科技人才專項培育行動”,引進支持一批在自然科學領域有明顯創新潛力的青年科技人才投身基礎研究,支持出站博士后繼續承擔在站項目的科研工作,為基礎研究領域科研人才備好“暖板凳”。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光明科學城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領域揭榜掛帥,引導支持重點產業領域研究的“開拓者”。經重點科研機構自主推薦,支持基礎前沿交叉領域研究的“探索者”。進一步強化青年科技人才培育載體建設,推動企業博士后站點和在站博士后數量持續增長,支持光明區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業試點構建人才融合創新平臺。
聚焦產才融合,
助推人才創新創智“嶄頭角”
圍繞“產業鏈”布局“人才鏈”。發布《光明科學城急需緊缺人才引進目錄》,圍繞光明科學城重點支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未來產業三大領域下的7個重點產業,設置117個關鍵崗位,面向全球發布光明科學城急需緊缺人才招賢令。以“目錄”為指導,實施“三先三后、分類追蹤”精準引才新模式,開展“萬名博士聚光明”活動,吸引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劍橋大學、牛津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的116名博士參加,近8成已達成簽約意向。圍繞合成生物、腦科學與類腦智能等未來產業,相繼發布行動計劃,賦能青年科技人才創新創業,推動產業發展。
強化創新平臺載體建設。聚焦青年科技人才創新創業,布局重大創新平臺載體建設。創新“樓上樓下創新創業綜合體”模式,打通從原始創新到推動創業發展的創新路徑。強化科技園區建設,采取“多渠道宣傳+產業鏈招商+科技政策扶持”的方式,2021年招攬入園海歸團隊19個,區留創園連續三年被省科協評選為年度“省級優秀海智工作站”。實施博士后工作站點“倍增計劃”,2021年共新增9家單位成功申報,全區累計博士后工作站點達到28家。
以賽引才“智撐”產業高質量發展。舉辦腦與健康科技“30 meet 30”光明產業大會,吸引近30家投資機構以及30余家腦科學、腦智能等領域高科技企業和創新創業團隊參加。舉辦第五屆光明區創新創業大賽——衛星應用與智能物聯網創新項目專場,給予青年科技人才資源對接、創業資助。舉辦全國顛覆性技術創新大賽,吸引2724個技術項目報名參賽,有效匯聚信息、生命、新材料等關鍵性交叉領域青年人才交流。舉辦2022中日韓青年創新合作對接賽總決賽,加強中日韓青年項目創新對話,快速集聚一批日韓優秀青年創新人才。
聚焦人才交流,
推動人才成長駛入“快車道”
打造青年人才交流品牌活動。建立“光明科學城青年科學家節”,舉辦“光明向未來”青年科學家發展大會,開展青年科技人才專場音樂會、專場脫口秀演出等活動,豐富青年科技人才的文娛生活。圍繞青年科技人才需求,舉辦“學術匯”“產業匯”“研修匯”“文體匯”等系列活動,助力青年科技人才擴大“朋友圈”。
強化海外青年人才對接交流。探索“四站聯程”海外引才新模式,在中國國際人才交流中心指導下,光明科學城聯合北京懷柔、合肥濱湖、東莞松山湖等地科學城代表,采取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召開座談交流會,研究把科學城打造成為海外高精尖人才回國“第一站”。設立首批10家“光明區歸國留學人員就業創業實踐基地”,為歸國留學人員提供創新創業、就業對接、聯誼交友等互聯互動服務。
搭建人才創新創業交流平臺。常態化開展“智慧路演,科學賦能——光明人才路演廳”活動,邀請投資機構、銀行等相關行業專家作為現場評委,聯動光明區各大產業園區,招募區內外優質人才創業項目進行線下路演,實現人才項目更快的落地轉化。依托政府引導基金群,加大對青年科技人才或團隊負責的研發項目的支持力度。在光明科學城“人才貸”的基礎上,開發青年科技人才專屬金融產品“惠青貸”,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最高300萬元的消費貸和最高2000萬的經營貸。
聚焦人才服務,
構筑宜業宜居宜游“夢家園”
實施“住房無憂”行動。加大人才住房供給,為短期來光明的科研人員提供拎包入住的短租服務,對為光明科學城作出貢獻的科研人員“一對一”定制配租方案。
實施“教育無憂”行動。加大優質基礎教育學位供給,與深實驗、深外等10余所名校合作辦學,引進國際化學校,讓孩子們接觸頂尖的科學大師、完善的創新科學課程,享受光明科學城專屬“成長福利”。
實施“生活無憂”行動。構筑高品質科學家園,規劃建設“科學家谷”,集中布局創新孵化、創意社交、休閑聚會、公共藝術等綜合空間,打造國際化創新街區。規劃建設西方美術館、科學城體育中心等光明區“十大文體設施”。加大優質醫療供給,穩步推進全市最大的中醫院和西醫院建設。
打造線上線下人才服務平臺。線上推出“人才碼”,依托光明科學城人才綜合服務平臺可享受子女入學(園)、配偶就業、醫療保健、小汽車增量指標、人才安居、戶籍辦理、研修等政策性服務;享受政務服務、出行便利、金融服務、創業服務、法律服務、文體服務、父母頤養服務等便利性服務。打造“科學家的家”“工程師之家”“技能人才之家”等服務交流展示空間,提供高品質配套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