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深圳特區報 發布時間:2023-03-29
一流城市孕育一流大學,一流大學成就一流城市。高等教育發展水平是一座城市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對于深圳而言,高校從規模擴大到質量提升、實力增強,不僅意味著學校自身特色與優勢的發展,還蘊含著吸引創新人才、夯實創新地基、提升創新能力的重要功能。當前,深圳高校著眼國家重點新興產業和重點支持領域,持續內涵式高質量發展。
提質增效 版圖不斷擴大
2023年對于深圳高校來說具有特殊意義。作為全市創辦最早的地方高校,深圳大學迎來40周年校慶;被譽為中國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第一艘“沖鋒舟”的深圳職業技術學院也迎來建校30周年;南方科技大學召開第二次黨代會,確定建設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新型研究型大學的目標……深圳經濟向全世界展示發展奇跡的同時,高等教育也邁著鏗鏘步伐進入世界第一方陣。
2012年以來,深圳大力集聚優質高教資源,高等教育交出一張令人矚目的“提質增量”成績單:
南方科技大學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計劃,數學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實現深圳“雙一流”高校零的突破,也是中國最“年輕”的“雙一流”高校之一;
深圳大學等8所高校啟動實施深圳市高水平大學建設方案,深圳大學深圳南特金融科技學院獲教育部批準正式設立,成為我市第三個獲批的非獨立設置中外合作辦學機構;
深圳零一學院、深圳醫學科學院(籌)揭牌成立,深圳音樂學院、深圳理工大學、天津大學佐治亞理工深圳學院永久校區開工建設;
西麗湖國際科教城X9高校院所聯盟正式成立,在十大領域推動高校開展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緊密合作。
2023年,深圳將加快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建設,支持南方科技大學建設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深圳大學建設高水平綜合性大學,辦好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中山大學·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等高校,一體規劃建設深圳海洋大學、深??瓶贾行?、海洋博物館,推動深圳理工大學“去籌”設立,開工建設深圳創新創意設計學院、電子科技大學(深圳)高等研究院,推進與香港大學合作辦學。
科研落地 成績“走”出校園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國民經濟主戰場,深圳高校將學科優勢轉化為創新優勢的培育熱土。
強化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南科人步履不停。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南方科技大學不斷結合學科優勢,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目前,南方科技大學與行業龍頭企業共成立聯合科技機構85家,全年完成科技成果轉化共計17個項目,針對10個重點科技領域布局高價值專利培育專項工程,取得新授權專利568件。同時,該校還基本實現與深圳十一區(新區、合作區)的合作全覆蓋,支撐各區科學研究及產業升級。
近年來,深圳大學堅持科技創新主動對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建設。據悉,深圳大學/四川大學謝和平院士團隊與東方電氣集團聯合打造的全球首個海上風電無淡化海水原位直接電解制氫平臺近期將在福建進行海上中試,有望推動該技術快速產業落地,樹立海上可再生能源直接制氫領域標桿。
日前,由深職院和香港職業訓練局合作共建的粵港澳大灣區特色職業教育園區開園,進一步在職教招生就業、人才培養培訓等方面與港澳開展深層次合作。近年來,深職院與世界500強或行業龍頭企業加強深度合作,共建特色產業學院15所,專業設置與區域重點產業匹配度達100%;同時,該校還與41個國家和地區的186所院校建立長期穩定合作關系。
人才“蓄水池” 助力城市建設
近日,深大粵海校區羽毛球館內人頭攢動,深圳高科技產業2023年春季大學校園招聘會舉行。華為、騰訊、比亞迪、順豐等高科技企事業單位共計310家在此廣下英雄帖。據比亞迪深圳區域招聘負責人介紹,前來投遞簡歷的畢業生中,超七成與公司達成就業意向。
深圳高科技產業2023年春季大學校園招聘會現場圖
深圳高校以培養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問題、積極探索重大科學問題、具有國際視野的復合型人才的目標,讓“搶人”與主動留下來的“雙向奔赴”在每年畢業季上演。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發布的2022屆本科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顯示,該校畢業生總體就業率達95.24%。就業地點上,超9成選擇在深圳(56.68%)、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2022屆本科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顯示,該校2022屆本科畢業生整體畢業去向落實率為95.31%,超一半畢業生選擇留在粵港澳大灣區就業;
2022年南方科技大學選擇就業的畢業生中,大多數留在廣東、深圳;
作為市校合作辦學樣板的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其首屆本科畢業生在粵港澳大灣區就業的占比達71%,在深圳就業的占比為60%,為“雙區”建設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當前,深圳高校大灣區人才“蓄水池”的功能愈加凸顯。